站內公告:
聯系我們CONTACT
2016/06/22 點擊量:0
強夯與換填碾壓對比
強夯與換填碾壓都是現代建筑地基常用的基礎處理手段,二者適用條件較相似,常同時作為比選方案來用。但由于其加固機理與施工工藝完全不同,最終效果還是有較大差異的。在此我們將這兩種方法做一個對比。
1適用條件兩者適用條件基本相同
1.1強夯
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對高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等地基應采用強夯置換。
1.2換填碾壓
換填碾壓法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素填土地基以及暗溝、暗塘等的淺層處理。
2強夯處理效果優于換填
對其地基加固機理對比分析如下:
2.1強夯
強力夯實是利用重錘產生的強大沖擊力對地基進行瞬間壓密的一個過程。對地基土先進行點夯再進行滿夯,地基土經點夯后,土顆粒中的結合水變成自由水游離出來,出現在被擠密的土顆??障吨?,造成地基土空隙水壓力激增。整個場地點夯完成后,空隙中的自由水再次與土顆粒結合,使地基土重新固結、土體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密度增大、孔隙率減小、壓縮性降低、濕陷性消除、承載力提高。)。最后采用小夯擊能滿夯,使整個場地淺表層又得到加固。強夯(單擊夯擊能大于2000kN.m時)有效加固深度大于5m,隨著夯擊能增大,有效處理深度增加。最大可達9m。提高強夯單擊夯擊能僅受設備限制,對工期影響不大。
2.2換填碾壓
換填碾壓是將天然的軟弱土層挖除,采用自然級配的戈壁料、素土、人工配制的灰土或工業廢渣進行分層碾壓回填。換填碾壓的處理深度一般不超過3m。超過3m后,工程量大、施工周期很長、工程成本很大。由于換填處理深度較淺,墊層下部土層承載力依然較低,因此建筑物沉降量仍然較大,因此當下臥持力層較軟弱時,換填法不能解決地基沉降量大對建筑物的危害的問題。
3強夯施工工藝簡單、設備使用少、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節省材料、工期短。
對其施工方法對比分析如下:
3.1強夯
使用機械:強夯機、推土機。
施工工藝流程:定點放線——→點夯——→平整場地——→滿夯——→檢測——→驗收。
3.2換填碾壓
使用機械:挖掘機、裝載機、翻斗車、壓路機。
施工工藝流程:定點放線——→挖土——→拉運棄土——→分層拉運回填料——→分層攤鋪——→灑水——→分層碾壓——→分層檢測——→驗收。
4強夯施工節省資金
以烏魯木齊市為例。換填深度為1m時,建筑地基處理造價:換填為35元/m2以上、而強夯則不超過25元/m2。隨著換填深度增加,其施工費用呈線性增大,而強夯費用不變。
以農二師38團基礎處理為例對強夯與換填進行對比分析如下:
鑒于原場地為自然沙丘分布區,現已推填整平,原場地地形已面目全非。對于現擬建建筑物而言,部分地基位于原挖方區,部分位于原填方區,對兩種不同情況的地基條件,建議按如下方案進行處理:
4.1位于原挖方區的地基
按設計標高開挖基坑,對局部不能滿足要求的部分進行換填處理。
4.2位于原填方區的地基
換填厚度大于1.0m,采用強夯法處理。
4.3換填與強夯的對比
4.3.1工作量
?、?、換填法:其主要工作量有挖方、拉運自然級配戈壁、回填灑水壓實及每30cm一層進行壓實系數檢測試驗。
?、?、強夯法:在現推填整平場地上浸水,浸水需水量每方土需水0.12方水,等浸水完成后直接用重錘夯實即可,檢測工作由強夯施工單位同時負責進行。浸水量按5.0m深度計算,54m×16m的建筑基坑需水518方,每基坑可按550方水計算。
4.3.2工期
?、?、換填法:以換填1.0m厚度來說,最短工期為挖方、自然維配戈壁拉運、回填壓實同時進行,檢測試驗人員現場地等待服務,每棟樓基坑處理需3天時間,如中間一個環節跟不上,最快工期應在5天以上。
?、?、強夯法:經過灑水后的場地,從開工到檢測,一般2天可處理一棟樓的地基,如果一天加兩個班,一天可完成一棟樓的地基處理工作。
4.3.3經濟比較
ink